發布時間:2019-05-25 18:26點擊:0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竹立家專家教授在接納中國網新聞記者訪談時表達,多地對煙花爆竹燃放要求由“放”到“禁”再到“限”,反映出政府部門服務管理構思的自主創新。
多地新春佳節對煙花爆竹監管“限”字當頭
近些年,隨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特別是在立冬至今公司污水處理、采暖、小車汽車尾氣等多種要素致多地霧霾指數“暴增”。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加重環境污染都是不爭的客觀事實。因此,今年春節期間,北京、上海、河北等地相對加強了對燃放煙花爆竹的控制。一些城市已經從“允許”變成了“限制”,而另一些城市已經從“禁止”變成了“限制”,但都有一定的靈活性。
據記者介紹,北京市在1993年至2004年的十幾年間,對煙花爆竹的態度完全是“禁止放射”。充分考慮民意與春節習俗承傳,2005年剛開始,北京市由“禁放”改成“限放”。2019年,北京市政府仍然以“限”主導,但也明確表示春節期間如果碰到氣體重環境污染橘色、紅色預警氣溫時,將在全省范圍之內嚴禁市場銷售、物流配送、燃放煙花爆竹,而且2019年初次明確提出在三環之內不要設定煙火零售點。
河北省原本沒有限制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但近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的加劇。今年春節期間,河北也對燃放煙花爆竹實施了“限制”。東接京九鐵路,南接郎珠高速公路,西接大廣高速公路,北接永定河大堤,均為禁區。此外,在空氣質素許可的情況下,農歷十二月三十日至次年一月十五日期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區亦可適當燃放,反映政府管理的人性化
。
然而,上海今年仍然禁止在外環路上燃放煙花爆竹。在外環外,鼓勵燃放更少的煙花爆竹,市民在購買煙花爆竹時必須出示身份證和實名登記。深圳市、廣州市等地也競相頒布新春佳節煙花爆竹“限放”要求,還增加執法監督幅度,嚴厲打擊不法市場銷售、存儲、運送、燃放煙花爆竹個人行為。
群眾心態:對“限放”主要表現出包容
公眾對各地實施煙花爆竹“限量”規定有何反應?據中國網絡記者的采訪,很多人對“限制釋放”規定寬容地理解。
我的家鄉是河南省安陽。宋叔叔和他的兒子住在北京郊區。他告訴記者,當他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到北京時,他在春節期間沒有聽到任何鞭炮。感覺不像中國新年,也沒有新年的味道。“現在,政策變了,可以放幾個掛熱鬧了。”
大學畢業生在上海工作了半年,他對中國的網絡記者說:“春節放鞭炮真的很熱鬧,自己從小就很期待新年放鞭炮,現在也很懷念。然而,目前的空氣污染是相對嚴重的,一個人不能只是試圖享受忙碌的一年一段時間,否則將是自己在未來遭受痛苦。因此,我非常支持政府對煙花爆竹的“限制”。”
專家:“禁改限”合理反映了管理理念的創新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竹立家教授在接受中國網絡記者采訪時表示,燃放煙花的爆竹是迎接中華民族春節新年的傳統,是春節不可或缺的要素。“禁放”煙花爆竹因為淡化了春節“在爆竹聲中打破一歲”的濃厚年味,一直“被禁止”。
許多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從“放”到“禁止”,體現了政府管理和服務構想的創新,是尊重民意和傳統習俗的傳承,是肯定的,也有利于政府的相關規定順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