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25 19:32點擊:0
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非州地區服務處與聯合國組織非州經濟委員會互相配合的《非州糧食安全和營養成分地區概述》匯報前不久公布。
報告顯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糧食安全形勢嚴峻,饑餓人口經過多年的減少后,持續上升。與2015年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2017年營養不良人口增加了3260萬,其中近一半來自西非,三分之一來自東非。這威脅到整個非洲大陸消除饑餓的努力。
“非洲糧食安全惡化與世界經濟發展放緩有關。許多國家仍然面臨持續武裝沖突和頻繁極端天氣的影響。“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副總干事瑪麗亞·海倫娜·塞米強調。
根據該報告的分析,非洲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非洲70%-80%的農村人口主要依靠旱地農業和畜牧業,而人為破壞加劇了非洲的荒漠化和干旱。匯報分折,到2020年,將有7500萬至2.5億多遭遇更大的水源工作壓力,到2050年將升至3.5億至6億多,到2080年非州旱災農田總面積將會提升5%-8%。
為了確保糧食安全,非洲國家和國際組織一直在努力尋找對策。在津巴布韋,聯合國糧食計劃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當地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姆文尼吉地區的五個行政區測試了食品安全早期行動模式。通過推廣抗旱小糧食種植,受影響的小農家庭的復原力得到了提高。
在中非合作框架下,中國的發展經驗也有助于非洲提高自主糧食生產能力和農業技術。據統計,中國與16個非洲國家簽署了農業合作諒解備忘錄或議定書,在19個非洲國家建立了20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向37個非洲國家派出了71個外援專家組,在非洲國家測試了300多種作物,教授了500多種實用技術,惠及約100萬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