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20 17:06點擊:0
目前,我國回收拆解業發展尚不成熟,運營效率有待提高?!盎酁樯衿妗保晟茝U舊產品回收拆解體系迫在眉睫。
在中國現有的6.5億臺彩電中,有3億臺處于“延長服務”狀態,未來幾年將有數億臺進入報廢高峰期?!皫滋烨?,一位行業專家表示,如果廢舊電視回收渠道不暢通,將對中國環境造成更大壓力。
中國是電器和電子產品的大消費者。許多產品已經達到報廢的頂峰,但其中許多要么在家“睡覺”,要么直接進入垃圾填埋場。事實上,這些廢品是普通人周圍的高質量“礦”。拿手機來說,每噸手機(不含電池)含有的金超過270克,而在實際金礦開采中,每噸金精礦含有的金不小于100克,即為一級品。
廢棄電氣和電子產品的標準化回收和拆解也可以減少采礦造成的環境破壞。黃金、白銀、銅和其他金屬通過回收利用的能耗僅為采礦能耗的10%。有報道認為,如果到2030年中國電腦和手機的回收率能夠達到85%,回收金屬的總價值將達到1300億元,與一次采礦相比,碳排放量將減少近2200萬噸。
近年來,中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規范回收拆解制度,越來越多的企業具備相關資質。到2018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置能力達到1.7億臺。但是,也應該注意到,中國回收拆解業的發展還不成熟,運營效率有待提高。例如,我國約有10億部未使用的手機,但回收率不到2%。
回收困難,哪里困難?一方面,消費者不愿意,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儲存大量的通訊錄、照片、文件等內容,如果回收后處理不當,可能會泄露隱私。此外,手機、電腦和其他產品本身并不占用太多空間,許多人經常把丟棄的產品留在家里。此外,目前廢棄產品的回收價格不高。例如,在某個平臺上回收手機的價格只有23元,這不符合消費者的期望。因此,很難提高回收積極性。
另一方面,回收渠道并不完善。目前,小販“沿街行走”等個體回收仍是我國主要的回收渠道,安全便捷的處置渠道還不夠。仔細研究,勞動力和環境保護成本上升、利潤低下等因素導致正規回收拆解企業面臨沉重的經營壓力,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報廢高峰期到來的今天,迫切需要“化腐朽為神奇”,完善廢舊產品回收拆解體系。其中,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歐洲國家明確要求生產商在產品生命周期中承擔環境責任,并完成一系列工作,如廢品回收和處置。例如,德國已經建立了大約1500個公共電子垃圾回收中心。生產者有義務免費向公共垃圾中心提供電子垃圾回收容器。產品進入市場前必須提交注冊信息,報告產品在德國的月銷售額和年度回收。
回收渠道已經擴大,消費者對回收的熱情必須提高。一方面,我們應該增強環保意識;另一方面,我們應該保護個人信息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立廢舊電子產品信息安全管理標準,建立分級“信息清除”標準,建立廢舊電子產品加工企業“信息安全”認證體系。
垃圾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令人高興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出臺相關計劃,支持生產企業參與回收拆解,提高回收效率。我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個沉睡的電子“地雷”將會盡快被喚醒。